二级建造师考试:事故等级划分标准
建筑工程中的事故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事故的发生会给工程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及时判定和评估各种事故的严重程度并采取对应措施,建筑行业设定了事故等级划分标准。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工程范围的不断扩大,相关的事故等级标准也在不断地完善和丰富。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建筑工程中的事故等级划分标准。
一、事故等级的定义
事故等级是指针对不同类型建筑事故,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按照国家规定和标准进行评估和划分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参与单位的责任等级和其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等。
二、事故等级划分
按照规定,事故等级分为四个级别: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1.特别重大事故: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因极其恶劣的天气、地质、外界侵害等非人为原因,致使工程元件或结构体毁坏或损坏,造成人员死亡3人以上或失踪5人以上的事故。或者是因人为原因,导致重大事故后未及时采取措施,致使事态恶化,损失扩大的事件。
2.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因设、施、监等单位人员不当操作、不合理设计或未预见的风险发展,致使工程元件或结构体毁坏或损坏,造成人员死亡2人以上或伤残5人以上的事故。或者是经过设、施、监等单位人员合理处置后,事态扩大,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
3.较大事故:
较大事故是指因设、施、监等单位人员的操作不当或不合理设计,致使工程元件或结构体发生过轻微毁坏或损坏,造成人员死亡1人或伤残5人以下的事故。或者是因人为原因造成的严重医疗事故和采地震、防震、防洪等方面的重大技术事故。
4.一般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因设、施、监等单位人员操作不当或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工程元件或结构体的轻微毁坏或损坏,并造成人员轻伤或无人员伤亡的事故。
三、对事故等级的评估标准
1.人员伤亡人数:是对事故等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估标准。人员伤亡人数越多,事故等级划分就越高。
2.财产损失:是另一个评定事故等级的标准,财产损失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工程的经济效益和预算。
3.安全管理的情况:施工过程中是否遵守了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并执行得当,也是判定事故等级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能够证明其完全按照标准执行,则事故等级定要低于没有管理的情况。
4.环境影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否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五、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的发生,比事故发生后进行损失评估和控制更为重要。
1.建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施工过程中各类工作人员都应该以安全为重,时刻保持警惕。
2.根据工程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
3.加强施工中各相关单位间的沟通和协作,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操作规程,并保证按照计划和规程进行作业。
4.持续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所有参与工作的人员了解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教育他们如何识别和防范事故隐患。
总的来说,建筑行业中事故的等级划分标准是一个相当严谨的体系,不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监理和设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减少事故的发生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际施工中,各参与单位应该在全面了解该体系的情况下,积极采取措施,把防范和治理建筑事故作为本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